到塞北故地,经过无数次流血火拼,到了上世纪(十五)七十年代,一位年仅七岁,名叫巴图蒙和的孩子,蒙古帝国第二十任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的六世孙,被各部落拥立,号称达延汗——我们猜想这可能是“大元汗”——大元帝国可汗的谐音。这位达延汗年事渐长,发挥出他的才能,再度把蒙古统一。在完成统一工作的过程中,他专心对内,中国边境得以保持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平静。这个中兴的蒙古帝国,恢复到十三世纪成吉思汗铁木真攻击金帝国前的初期版图。
但是,巴图蒙和到底不是铁木真,他没有力量并吞中国。而他的组织才能也只限于他在世之日。本世纪(十六)四十年代,巴图蒙和逝世,帝国立即瓦解,分裂为下列四部:
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是鄂尔多斯部酋长吉囊和土默特部酋长俺答,俺答尤其强悍好战。他们都是达延汗巴图蒙和的后裔,在巴图蒙和在世的末年,便开始向中国侵袭。四十年代后,更变本加厉,经常攻破长城,深入太原(山西太原)、平凉(甘肃平凉),烧杀掳掠,如入无人之境,明政府的边防军无力抵抗——这是可以理解的,腐败的政府不会有能作战的军队。
一五四六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三边指长城三要塞:固原、宁夏、延绥)计划把鄂尔多斯逐出河套,把国防线从长城向北推移五百公里,以黄河为界。他向皇帝朱厚囗建议训练精兵六万人,再加上使用当时最新式火枪的现代化装备的部队二千人,每年春夏之交,携带五十天的粮秣,水陆两道同时出发,向河套扫荡,焚烧牧草和蒙古人积存的粮食。每年如此,三年之后,敌人被饥饿所迫,只有退出河套,然后就在阴山跟黄河之间,修筑新的防线,可以一劳永逸,并且使土默特部有后顾之忧,不敢东进。
朱厚囗被这个雄壮的建议大大地感动,立即交给国防部作进一步的研究,当国防部弄不清皇帝的意向,不敢表示意见时,朱厚囗大发雷霆,下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