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中国人史纲 > 第六章 纪元前第八世纪

第六章 纪元前第八世纪(4 / 12)

国灭掉。

周王朝中央政府对这种封国兼并封国的震天大事,毫无反应,郑国吞并胡国遂成为周王朝土崩瓦解的信号,从此封国与封国间,诈欺火并,层出不穷,形成一种险恶的国际社会。各封国都了解,国王的光荣和权力已经成为过去、永不复返,再不能保护自己,封国唯有凭借本身的力量,才能生存。

二春秋时代

七十年代,中国进入春秋时代。

周王朝所属的每一个封国,都有自己完整的本国史,但只有鲁国史留传下来。鲁国史称为《春秋》。留传下来的部份,起于本世纪(前八)纪元前七二二年。史学家就从这时候起,直到纪元前五世纪前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称为“春秋时代”。这是一个人工的划分——犹如“世纪”也是一个人工的划分一样,事实上整个社会剧烈的变动,应起自周政府东迁。但中国历史学者在二十世纪前,全部属于儒家学派,他们一直使用这个称谓,在没有发现这种划分有重大害处之前,我们仍顺应这个习惯。

春秋时代的前二十年,正是本世纪(前八)的最后二十年。由郑、胡两国事件为主要精神的国际社会,显示出这个时代的特色。

纪元前七一九年,卫国(河南淇县)政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次封国内部发生的政变。卫国国君卫完,要到洛邑觐见国王,他的弟弟卫州吁跟智囊石厚,在饯行宴会上,把卫完杀掉,卫州吁即位。石厚的父亲石(石昔),也是大臣之一,决心消灭叛逆。他利用儿子的关系,向卫州吁提出转弯抹角的建议。他说:“你虽然当了国君,但没有国王的认可,恐怕人心不服。”如果想得到国王的认可,石(石昔)说:“莫过于你亲自去洛邑朝拜,国王接见了你,就等于认可你的继承是合法的,传播天下皆知,你的地位就稳固了。问题是万一国王拒绝接见,反而弄巧反拙。”石(石昔)接着提出使国王非接见不可的方法。他说:“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