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使我想起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批评传统文化的一段话。他说中国人常讲"娶妻生子","养儿防老"、"行善福报"、"升官发财",似乎娶妻就为生子,行善就为福报,升官就为发财。
我则要继续探讨他说:"升官发财"前面是什么?是"读书"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话,我们从小就说,父母师长也总拿"它"来训诲我们、安慰我们。告诉我们:"好好读,拼命念,今天少睡、少玩,少想,牺牲一点没关系!只要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就随你玩、随你想、随你睡了!"
我们似乎从来不曾怀疑这句话。但是今天,我要说:
这句话害了中国!中国文化之所以缺乏生机勃发的力量,就是因为年轻人最具创意的那十年,都被元人间的寒窗埋藏了。当你终于"一举成名"。你可能背熟了圣人诗书,也可能下笔万言,你所有的技巧都成熟了,却永远失去那段青春的创意。
我常盯着我十六岁画的"少女像",心想:"太好了、大感人了!我今天技巧虽然好,却再也画不出来。因为,我失去了那份激情。"
谁能说年轻人的创作青涩,不足取?青涩有青涩的价值!有青涩的美呀!
记得有一天,我去看红木家具展,试着坐坐大师椅,觉得好舒服,因为那椅子虽然硬,却正适合我这患"坐骨神经痛"的人。
我买了两把回家,常坐在上面看书。可是,有儿子跟我聊天,我叫他坐,他宁愿坐在地毯上,也不坐太师椅。
"那是老人家的东西,大硬、太难受!"他说。
我突然一惊。想到旧时代的厅堂里,全用这种老人家的东西,难道那时的年轻人跟现在不同?小小年岁就爱坐太师椅?还是因为整个中国旧社会,都以中老年人为主角,一方面忽视了年轻人,一方面强迫下一代,接受"中老年的文化",用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