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信赖,为百家谋求发展之途。
「叔孙通对现状充满了信心,经过战乱的诸子百家,也很高兴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休养生息,一切都欣欣向荣。我找到他,告诉了他我的决心和神通。叔孙通很惊讶,但也并不十分在意,他说既然天下太平,传承之事不成问题,这种神通意义已经不大了。不过他依然信守承诺,把百家长的信物交给了我,并且希望我成为一位监督者,在他死后负责挑选每一代百家长,继续守护这一切。我有些失落,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飘然离去。
「我先去了旧燕地,在广川附近找到了董姓儒生的家族。把那枝笔交给了他的后代。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开始了炼笔的生涯,并开创了笔冢。天下有那么大,叔孙通能够照顾到的,只是一小部分。那么那些被遗漏的天才,便由我来保存吧。焚书坑儒和阿房宫的悲剧,我不想再发生第二次。」
场景再次变幻,一位头戴葛巾身着素袍的儒生昂然走进未央宫内,周围的臣子恭敬非常,就连皇帝都亲自走下座来迎接。他瘦削的脸上透着踌躇满志,双目的光芒如太阳般闪亮,一枝笔灵在他的头顶盘旋着。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转眼已经是几十年过去。到了汉景帝时,一位天才出现了。他是广川人,叫董仲舒。我一眼就认出来他是当年那位董儒的后人,因为那枝笔灵与他如影相随。要知道,秦末损失的典籍极多,许多经典都散佚或者失传,就算是知名学者,亦很难独自治经。而董仲舒凭借着那一枝先祖的笔灵,展现出了极其耀眼的才华,被人称为『通才』、『鸿儒』。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年轻人一步步成长起来,觉得他应该是新一代百家长的最佳人选。董仲舒和叔孙通的想法一脉相承,他认为百家若想发展,必须依靠皇权的力量。我对此不是十分赞同,但也并不打算刻意压制,便把百家长的头衔正式授予了他,并把我收藏的一些珍本与心得都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