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都是覆盖式打击,很少用于单兵狙击。即使是李广这样的名射手,也是在列阵防守时才会使用强弩狙杀对方将领,要在飞速移动的战马上使用强用强弩,不管是上弦还是射击,都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啸有两个思路:一是用人数优势弥补速度劣势。他准备了五具射程二百四十步的六石弩,交给二十名亲卫使用。这些亲卫都是他从江都带来的儿时伙伴,忠心无虞,而且接受过桓远、钟离期的严格训练,对弩的使用并不陌生。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打造一种新式武器,既要有弩的射速,又要有弩的射程。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邓国斌。邓国斌跟随刘陵,一路从庐山赶到长安,现在又跟着梁啸赶往西域。一路上,他是唯一一个不用参与格斗训练的人,他的任务就是熟悉各种弓弩,然后设计改进方案。
邓国斌提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想法,他想用滑轮组来改善弩上箭难的问题。滑轮组可以省力,这一点已经被证明,如何应用到弩上来,就成了他现在考虑的核心问题。
技术改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邓国斌对机械和弩都有着过人的造诣,新弩的制造依然步履维艰。好在梁啸也没指望他立刻拿出来,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弩手上。五具六石弩,如果配合默契,应该足以平衡掉乌丹的射程优势。
在部署了一系列的训练任务之外,梁啸本人也开始了强化训练。
经过几年的导引术练习,不论是听力还是射艺,他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他一直没能达到桓远所说的射声士境界。他现在的水平也就比桓远略好一些,七八十步之内,即使是最轻微的脚步声也难逃他的耳朵。百步之外的活动目标,他能应声而射,命中率八成以上。
如果没有乌单的出现,这样的射艺已经足以称雄当世,连桓远也认为他已经没有对手。只可惜,他的目力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