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箱子的千里眼,喜上眉梢。
“你们说,我应该答应淮南王校书的请求吗?”
严助、吾丘寿王各抒已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下。梁啸一直没吭声,拿起千里眼,一一试验。这些千里眼应该是改进后的产品,比他手中的千里眼成像效果要好得多。虽然图像还是有一些变形,但基本能看清轮廓了。
“梁啸,你觉得呢?”
梁啸放下千里眼,拱手施礼。“陛下,臣觉得事是好事,不过,眼下不宜施行。”
天子很意外。在他看来,梁啸和淮南翁主走得那么近,他应该支持淮南王才对。“为何?”
“校书的确有助于辨别真伪,以正视听。不过,古人怎么说,终究只是一个参考,真正的学问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譬如臣……”
“哈哈……”天子忍不住笑了,转身严助等人说道:“又要拿他的射艺做比喻。”
严助也笑道:“陛下,梁君侯是武人,射艺是他建功立业的本事,自然要常提的。”
众人大笑。梁啸也不在乎,接着说道:“臣以为,习射的关键在持之以恒。若是观而不习,徒好文字,就算背得所有古人的射艺,又能如何?”
天子微微颌首。他明白了梁啸的意思。道固然重要,但是术更不可少。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得把精力放在实处。校书是一项大事,也要耗费很多资源,在对匈战事即将拉开大幕的时候,的确不宜在这些事上耗费太多精力。
淮南王愿意做,那就让他做,朝廷可以让他来查书,却不能大张旗鼓的主持。
“你最近学问进展如何?”
“臣日夜苦练射艺,哪有时间读书。”梁啸挠挠头。“请陛下再给臣三五年时间,待击溃匈奴主力,打通西域,封万户侯,再回来读书。那时候臣尚未而立,还有大把的时间做学问。”
“你啊……”天子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