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是《耶稣受难记》这部有着巨大争议的影片,制片人梅尔-吉布森刚刚把发行商纽马基特告上了法庭,纽马基特的实际分账比例和协议比例不一致。
还好这种事情在ifc和普雷通上没有发生过,他们既不是大得可以欺人的六大片厂,也不是以前没人关心、以后也人关心的小片商,他们有很多的顾忌,像汉克斯的名声,为什么要搞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婚期将至》目前的3812万美元票房,由三方分账:放映商、发行商和制片商。
怎么分呢?早在合同制订阶段就已经定好的了,索尔顿律师因此还得了一笔律师费。
要弄清楚票房分账,首先要明白第一步,放映商和发行商之间怎么分。
以术语来讲,电影院为一部上映影片支付给发行商的费用叫做该片的“租金”,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电影院使用电影的版权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不同时间的租金占票房收入的比例可以不同,结算时间也不一,视协议而定。
通常情况下,主流发行商可以得到53%租金,放映商得到剩下的47%。
而独立发行商没有主流发行商的实力,一般只能得到40%-50%,如果是在艺术院线发行就更低了,只有35%-40%,因为独立片商的艺术片往往没有做过什么宣传,导致影院自身要承担很多宣传费用。
所以说拍文艺片是吃力不讨好,什么都艰难,还赚不到钱,只是有些影片总要有人去拍。
这个百分比的计算还要涉及到两种主流的分成协议:标准协议和总计协议。
标准协议又有着不同的几种,最主流的是90/10-wish-floor-of-70%,方案a有着“房屋租费(影厅的运营成本和场地费)”,前2-4周90/10(发行商/放映商)地分账,接着每周递减的60/40、50/50、40/60……方案b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