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行商/制片商),这是双方都满意的公道百分比。
发行成本可以有着很多猫腻,但普雷通和ifc合作有些年头了,就算ifc要占点便宜,也不会过分。
前后宣传费总额是150万,发行成本165万,扣除这315万之后,总租金就变成了约1630万,ifc拿走570。5万,其它1059。5万交给制片商,而按协议ifc还要补偿普雷通的50万宣传费,所以普雷通拿到手会是约1109万。
再接着,就是制片商们内部的分账了,这涉及股份比例,还要看看有没有赞助投资的情况。
在《婚期将至》的案例里,要分钱的只有两家公司,惟朵图像和普雷通,虽然200万制片费里,普雷通只出了10万,然而它在重制版上出的力气,像组建剧组、提供《我盛大的希腊婚礼》的镜头、联系发行等,使它有理由占更多的股份。
当初协定的是70/30(惟朵图像/普雷通),假如高兹曼和汉克斯预知《婚期将至》这么能卖,会不会要求提高己方的分红比例?
世事没有假如,在支付完剧组的后延薪酬和奖金的约80万后,1030万里普雷通分得309万,惟朵图像分得721万。
721万只是简单计算的结果,别忘了还要交税!索尔顿律师说了一大番各种税款,叶惟听得都不耐烦了,跟他说“能避税就避税,是的,我是个避税的混蛋,也是个不支持布什政府的好人。”
什么优惠、避税都上,索尔顿律师算得大概还要交15%-20%税,惟朵图像从票房这个蛋糕拿到近600万美金是有的。
相比200万制片费、3812万票房,很多吗?这就是为什么制片商在票房部分越来越难赚钱,系列电影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每部电影都有后期周边,问题在于在票房上失败了,后期周边就能成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