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四九八章 耳目一新(下)

第四九八章 耳目一新(下)(3 / 5)

懂得幽州这边的规矩,明白日后将要去的地方在哪里,去了那里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为了顺利完成今年的流民安置任务,辽州治中从事特意从襄平赶到马城这边,与刘放一起主持流民迁移的任务。

荀彧问刘放:“从这边迁移到辽州的移民有多少人了?”

刘放回答:“瘟疫结束之后,已经从白山城、集宁城、广宁、高柳、平城和班氏各转移了五万人前往辽州,趁着天气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接下来还有一批需要转移。”

“几十万人的长途迁移,如何做能到路途之中不发生意外?”

“我们在沿途设立了中转站,站内存放着粮食、药剂、衣物、被服等物资,可以保证流民在迁移途中不会饿死和病死。为了确保沿路安全,骁骑卫、镇北军、度辽军负责分段护送,北方的胡人现在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南下寻衅。流民在出发前已经编好了组,到了辽州会按组安置,这些组内安插有辽州过来的流民官,可以保证流民内部的秩序。”

“这些流民除了带着一张嘴之外,身无长物,到了辽州那边,你们又如何安置呢?”

韩珩回答说:“我们在辽西郡的阳乐、柳城、昌黎和徙河设立了第一安置区,在流民到达之前,安置区内已经修建起了房屋,屋内备有取暖用的石炭,还有过冬用的粮食和生活物资。流民到达之后,由各乡负责人把已经分好组的流民带到对应的地点,再跟各组的流民官确定本组负责人,也就是以后的村长。等到过了今年冬天,各乡便开始到指定区域内进行开荒和屯田。按照辽州的政策,开荒屯田前三年不收田租,种子和耕牛由州里提供,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耕种五年以后,这块土地便属于垦荒者所有。”

韩珩的回答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荀彧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他觉得回去之后可以向曹操提出建议,把兖州没有田地的农户迁移到汝南和江淮之地,不仅可以平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