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四七六章 补天裂

第四七六章 补天裂(2 / 5)

深得吾心啊。”

当刘虞与李严站在孟津渡口等待运粮船只抵达时,远在数百里外的壶关以西,正有数万饥民排着长队通过壶关向冀州转移。

关墙之上,太史慈手持千里镜仔细观察着关下绵延数里的粥棚和临时搭建起来的房舍。

一名专门负责安置流民的副将向太史慈建议说道:“将军,这几天从上党郡和太原郡赶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我们临时修建起来供他们栖身的房舍远远不够用。属下以为,是否简化出关的手续,加快壶关西面的饥民进入冀州就食?”

太史慈摇头说道:“此事断然不可!如今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就算这些饥民在壶关外面露宿,也不至于冻死。将军府之所以下令对过往饥民进行检疫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自然是有原因和道理,我们绝对不可敷衍了事。”

“此事是属下鲁莽了。”

原来,为了防止饥民进入冀州和幽州时带来疫病,刘和给振威营、振武营、振勇营、幽燕军和骁骑卫下达命令。要求各军在通往冀州和并州的的关隘路口上设置粥棚和隔离区,凡是想要进入冀州和幽州的饥民,都要在隔离区内停留五天并且经过了全面检查之后,方可进入冀州和幽州。

刘和的这条命令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迫于无奈,大灾之时往往就会伴随大疫,万一流民将瘟疫之类的严重传染源带进冀州和幽州,后果不堪设想。

青州。黄河南岸的高唐县内,一大群衣衫褴褛的饥民正排着队向渡口走去。高唐县令孙邵站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台上大声对着饥民们喊道:“诸位父老乡亲,此去河北就食。只是权宜之计,等到大灾过后,千万记得返回家乡恢复耕种,本县承诺三年之内不向大家征粮!”

满脸麻木的饥民们似乎没有听到孙邵的喊话,只是埋着头匆忙向渡口赶路,生怕落在人后,赶不上今日渡河前往冀州。高唐的对岸,振勇营在这里设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