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去默写了,但多数的还是对此嗤之以鼻。
许敬宗道:“明经只是其一,朝廷选拔官员,主要是看进士科。”
“这进士科比明经稍微有趣一些,主要诗赋和策问,是需要创造的,不是死记硬背,但是进士科主要还是以文采为重,尤其是诗赋,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甚至要重于策问。朝廷确实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这文采好,跟宰相的职能没有任何关系,宰相只要将语句写得通顺,字写得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做出千古佳句来,宰相的职责就是要辅助君主,治理好天下,写诗只算作兴趣,算作你个人文学修养,你诗写得好,跟治理国家没有任何关系,。”
这话一出,几乎将文臣都给得罪到了,气得是吹胡子瞪眼,立刻站出来指责韩艺,你这是侮辱读书人呀。
但是武将欣赏韩艺的观点,降低文采,就能够增加他们出将入相的希望,也纷纷站出来反驳这些文臣。
唐朝的文武之争就没有断过,因为文武是平等的,直到宋朝,就开始以文臣为主了。
这眼看一场文武斗又要上演了,李治赶忙喝止他们,又瞧向那罪魁祸首,道:“那你应该说考什么?”
韩艺道:“微臣认为应当先废明经,诗赋文章另作为一科,毕竟朝廷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要说选拔能够辅助陛下治理天下贤臣,微臣觉得当以时政为重,也就是进士科里面的策问。经书和史书,都是教人如何治理天下,看这些书也是为了这个,那朝廷就应该考这个。如今咱们大唐还有很多问题难以处理,就说这人才选拔,如何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而且让天下人信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还有早年贞观大旱,朝廷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防范于未来。还有,土地兼并,如何防止土地兼并,保证百姓的利益。
像马贤相的《陈时政疏》,贾谊的《治安策》,李斯的《谏逐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