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肩负着左肃政台和京官、军队的监察事务,以及外地政务的要职,是一日也不可缺的,但是御史大夫人选必须要慎重你考虑,故此朕建议先选出新得御史中丞,然后在慢慢挑选御史大夫,不知各位爱卿可有好的人选?”
群臣沉默。
长孙无忌一派自然没脸再举荐了,而中间派也明白,李治对于御史台是势在必得,若非得到李治的首肯,他肯定不会答应的,说出来也只是自取其辱。
李治非常满意的这个效果,道:“既然各位爱卿没有好的人选,朕心中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说着他目光望向一人,道:“这人就是韩艺。此案能够这么快的查破,全凭韩艺日以继夜的努力,他可谓是居功厥伟,而且他在审案的过程中,采用了一套新的审问方法,朕看过之后,觉得非常可行,也与大理寺卿商谈过,认为这一套方法更为简便和规范,也可以缩减的审案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多名犯人的审问,朕也准备将这一套方法应用在今后的审案过程中。
由此可见,韩艺在这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而且他本也是监察御史,朕希望能够可以破格提拔他为御史中丞。”
他前面一直没有论功行赏,就是为了在竞争御史中丞这个职位上,给予韩艺极大的肯定。
不少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李治是打算提拔韩艺为御史中丞,心里暗道,这一招忒也狡猾了,李治也知道提拔韩艺为御史大夫,这肯定不现实,光大夫二字,韩艺可就担不起,资历太浅了,于是他就学着长孙无忌,先提拔韩艺为御史中丞,将权力握在手里,因为他可以不选御史大夫,只要没有御史大夫,那么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一把手。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李治话音刚落,一人就站了出来,此人正是韦休,也就是韦方的二伯,如今在弘文馆就职。他道:“韩艺不过才刚到弱冠之际,他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