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此些虏贼居心叵测,其心不良,要小心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更要避免导致渭水之祸。”
李岩对塞外清国了解不多,但他有读史书,知道历来塞外胡虏都是中原劲敌,又有看邸报,知道清兵几次入关之事,这些鞑子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
李自成有空时也看过一些史书,李岩说的渭水之祸他知道,却是大唐初立,突厥始毕可汗趁火打劫,在渭水下强迫唐太宗签订渭水之盟,可说是奇耻大辱。
他点头表示明白,不过心中却别有心思,云集清河的兵马越多,然军心涣散,对面的王斗又实力不明,他心中颇有忧虑。
那个大清国说为相助大顺而来,或许可以利用此辈,增加自己的胜算,等打败王斗后,再收拾他们。
不过这之前最好了解更多,特别让这个大清国遣使来贺,称臣纳贡,自己就名正言顺了。
当下他让李岩书信圣谕,斥责那个大清国,责其为何杀害自己将士?不给个交待,大顺定兴兵讨伐,让他们尝尝颜色。同时又言新天子当位,为何不遣使来贺等等。
此时各文臣皆留守京师,只有李岩这么一个文人,他书信后,李自成颇为满意,各将也觉理直气壮,很显大顺气势,就挑了一个颇为威武的信使,派了十几骑护送去了。
十九日,信使回来,带来了那个大清国主的回信,然问起所见情报,皆一问三不知,原来信使没到沙河边,就遇到大股清国哨骑,然后一行人惨遭蒙眼。
最后他们被带到一个大帐篷中,所见之人寥寥,实在看不到什么,出帐篷时,一样蒙眼。
虽然刘宗敏等人勃然大怒,这个所谓的大清国之举,实在有辱大顺国威,该发兵讨伐,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然李自成倒比较冷静,他展开书信观看,信中倒写得很客气,说他大清国居于辽东,与大顺井水不犯河水,不过因与王斗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