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49章 朱仙镇之爆发

第649章 朱仙镇之爆发(4 / 5)

怯不战,龟缩城下。丁启睿可以想象到时朝中诸公对自己的印象,特别皇上对自己的看法。

总督杨文岳也不赞同左良玉的意见,此时他麾下有一个保定车营,还有虎大威的新军营与正兵营,兵虽然少,但颇精锐,如果坚守城下。他的车营就无用武之地。况乎朝廷也要求官兵主动出击。

杨文岳力主在城外与流贼来场大决战。痛击贼寇,他已经选好地势,便是城南朱仙镇到陈留之间这片广阔地带,该处地势平坦,足以容纳百万大军同时作战。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官兵身后不远便是开封坚城,依城而战。背有所依,这不象曹、王二爵孤军深入,粮草难继,打不赢,至少可以从容坚持,深壕高寨的拉据,决没有粮草被断之隐忧,这便是不败的前提。

广阔的平原上,还可以发挥车营的火力优势,再且,兵部发来的一万杆东路鸟铳,已经下发到各军各营中,明军的火力优势,大大超过以前,这些都是决胜的优势之一。

杨文岳的话让丁启睿心动,果真如此,若官兵在朱仙镇大败流贼,自己名扬四海,只是眼前。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能大败流贼,只需保持眼前不胜不败的局面,中原官兵的颓废士气又将挽回,以后遇到流贼不会惶恐不安,同样大功一件,简在帝心。

河南巡抚高名衡,知府吴士讲,布政使梁炳等人一样心动,认为杨督之略进可攻,退可守,左良玉等人的意见,过于保守了。

其实曹、王兵败后,丁启睿、杨文岳等人得到的情报都很模糊,杨文岳分析曹、王败因,就在孤军深入这四个字,百万饥民围困,蚁多咬死象,曹、王再悍,又岂能不败?

通过虎大威,陈永福人等,“宣府镇军事观察团”不是没有送去情报,提醒丁启睿、杨文岳人等流贼军中有大量火炮的事实,但丁启睿认为这真是无稽之谈,杨文岳也嗤之以鼻。

不可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