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现在交通的发达甚至已经超越了后世一些落后的国家,比如铁路,现在虽然还没有覆盖到所有州府,但各行省都是通了的,也就是说就算是最边远的州府离铁路的距离也不会超过八百里。
八百里,如果普通人快马加鞭最少需要两三天,但是如果是驿卒,也就是现在的邮局小吏快马加鞭,沿途不断换马,一天之内还真能赶八百里,这就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反正现在很多州府都通了铁路,邮局的快马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没通铁路的州府,快马还真不缺。
在这种恐怖的传递速度下,就算处在大明最偏远的州府,只要在五天之内将书画作品准备好,十五天之内绝对能传到京城,所以,从第六天开始,通政使司设在西城的总邮局就不断收到各地寄来的书画作品,第七天收到的作品就超过了十万,徐光启等人紧急进宫与皇上磋商之后,第八天作品的评审工作就开始了。
在国子监一处硕大的授课大堂里,一百名紧急抽调的官吏整整齐齐的坐在讲台下面,请来的十位书画大师和徐光启、黄道周、吴梅村三人也分成两排坐在讲台上,不断有国子监的学生将拆封后的作品一叠叠的端上来,经过台下的初审,合格了就递送到台上继续评定,不合格就会放回木盘端出去,重新包装再发回去。
这个时候最忙的并不是在大堂里品评作品的官吏,而是在外面拆装的国子监学生,发过来的作品可都是用硬纸筒封装好的,他们要将纸筒上的封条先小心切开,取出里面的作品展平叠放在大木盘上,然后再送进大堂,不合格的又要端回来,卷好塞回原来的纸筒,再用胶水封上,再交还给通政使司的官吏,这中间的工作量之巨可想而知。
此时最轻松的反而是高坐台上的徐光启、黄道周和吴梅村了,他们只是负责最后把关的,虽然每天送过来的作品多达十万甚至是数十万,但大明毕竟没有那么多书画大师,一般人也就是冲着那个三等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