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华夏好声音》时代,除了“不看脸只听声音转椅子”这个表面噱头的卖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被世人忽略了的成功要素,那就是体现“成长性”——“导师”选人组建“战队”之后,是要真的培养选手,体现对方之所以能成功背后的辛酸、苦练。这样才进一步拉近了个观众的距离。
至于再往后那些年,更是连“演员之所以牛逼是为什么”这些幕后细节都要演给观众看,博取眼球了。
大部分观众,之所以对综艺不感兴趣,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综艺“假”,是有“编剧”排练好“剧本”的。觉得火了的那些人之所以火很有可能是因为潜规则,不能服众。
所以,在这个时代,把“赢的人之所以让人心服口服”的内幕都曝光出来,才是综艺在公信力越来越弱的时代反扑的精髓。
冯见雄本来对于娱乐圈那些唱唱跳跳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对后世综艺的了解只是《奇葩说》。
毕竟他是高智商精英人士嘛,上辈子哪来的时间看《好声音》这种“粗鄙之语”?
丁理慧的这番见闻,恰好补足了冯见雄的短板——虽然国内的《好声音》还要再过两年才出现,但其抄抄抄的原型,在外国已经出现了。(09年有了荷兰好声音和德国好声音,不过美国好声音还没出现。国内下决心上好声音,关键还是看到美国版出现后才跟风的,毕竟欧洲小国市场格局离我们太远。)
所以凡是对娱乐圈前沿动态见识敏锐的人,比如丁理慧这种,被冯见雄一提醒,就知道要去哪儿复盘。
“慧姐说得对!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么。就是那个模式,能不能借鉴,你们好好考察一番再说好了——嗯,那个啥,慧姐,要不你下个月就辞职,先把公司成立的事情办了。然后我给你报账,你去荷兰德国好好考察两个月好了,不用怕花钱。节目档期也不急。”
冯见雄立刻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