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继绝……”
对面的一辩南筱袅听到这儿就默默在心里念叨:“这个打法还算可以,没有走冒险激进的路数。至少直接承认了‘穷则思变’的意思是‘贫困/绝望了就要想办法变通’,而不是吊书袋子强行附会《周易》上近似语句的原意。
既然如此,我这边开场陈词中关于定义的立论也可以删掉一小节,能省出20秒钟,把C方案的煽情套话加进去几句,然后放慢点语速。嗯,3分钟应该没问题。你行的,每套方案都练过好多遍了……”
南筱袅在提纲上随手勾画了几笔,自己看得懂就好。
钩完之后,她就对身边的冯见雄投去确认的眼神,并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目光,和冯见雄缓缓而坚定的点头。
《周易》当中,“穷则变”的原意,相信只要稍微对文化有点尊重,百度百科一下,都能知道,是“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
而不是望文生义者们想当然的“贫穷了就要想办法改变”。
换句话说,关键在这个“穷”字,是穷尽、发展到头的意思,原本跟贫穷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对方不可能走那么偏的,他们肯定会乖乖和我们辩‘贫穷/穷困就要想办法变通’。因为‘穷则思变’和《周易》中的原文相比,多了一个‘思’字,有了思,谈的就不是客观事物自动发展的规律了,而必须是谈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相信对方不会行险的。就算他们看了百度百科,强行把辩题往周易原意上靠,我们也可以指出这个‘思’的不同,让他们白白丢分。”
这番话,就是赛前冯见雄反复和南筱袅强调过的。
当然,如今在比赛场上,他不可能再碎碎念,只是一个眼神,就把上述内容用“调用指针”重新输入给了南筱袅。
一场定义战,就在双方都没有开口的无形之中,直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