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显然比专才更吃得开……”
姜思思的立论有三分钟,因为是他先说,所以也没什么可以攻击的。无非就是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把如今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局趋势彻底梳理了一遍,着重强调人才在当代的技能转型、兼收并蓄的重要性。
当然,上述内容只是针对“个人发展”这个微观的角度。在立论的末尾,姜思思也不忘力求涵盖全面,又花了短短两三百字,把“通才的协调、沟通优势对社会分工粘合的重要性”提了一下。如此一来,就算是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全面覆盖了。
他说完后,虚怀若谷地鞠了一躬,才坦然地坐下。
场内大多数大三、大四,面临找工作问题的同学,大多都陷入了短暂的深思,好歹是真听进去了。
“我现在学的专业,将来到底可以在工作上用几年才被淘汰?”这个问题,只怕大多数人都有意无意地在脑中拷问自己。
田海茉知道这个辩题非常切合听众们的关切,也破例点评吹捧了两句,然后顺势让反方一辩、一个名叫马莉兰的地科院大二女生立论。
那是一个扎着单马尾、脸型有点猪腰子一样往里凹的妹子。看长相应该很喜欢穿西装——因为西装总是很容易让身材好的女生和身材烂的女生被拉回同一条起跑线,从而“众生平等”。
马莉兰一甩头发,大大方方地站起来驳论:“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么多人听我发言——刚才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现代社会的分工细化需要无数专才来服务,但转眼又说因为专才的技能一旦过时后,个人价值就会被淘汰,这简直太可笑了。
难道在对方辩友眼里,专才就等于狭隘吗?就等同于除了自己工作专业的直接技能之外,别的什么都不懂吗?如果真是这样想的,我不禁要问对方辩友是怎么熬出他现在这个高等教育学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