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乔虽然年长何当归四五岁,不过何当归已经在澄煦读了三年多,而宋乔是今年十月新入学的新生,唤何当归一声“前辈”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听他这样吹捧她的那首“一猫得鱼头,一猫有鱼尾,若问中段哪里寻,径向西墙狗儿问”的打油诗,何当归不禁汗颜道:“没想到我的拙作也能被拿去男子院传阅,真是惭愧,经过几位名师三年的教导后,我就只能交出这样的功课,白污了各位的眼睛,公子你就当没读过吧。”
何当归以为自己的信笔涂鸦肯定会被郑先生他们丢在一边,但她所不知道的是,这两年女子院的小姐们比从前更懒了,除了一心想展示才华的关瞻伍毓莹等才女,近百位女学子中,交假期功课的小姐不超过十个。郑先生气愤之余,就把何当归这种大器晚成的“励志型”功课也拿出去展示了——瞧瞧吧,人家何小姐作不出诗还坚持硬挤出几行字来,你们这些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却懒怠提笔的人看了之后,心中难道不觉得又惭愧又感动吗?
“哪有哪有!”宋乔保持着执扇作揖的姿势,人却朝着何当归走近了几步,声音也转低了一些,“听说何小姐三年前入学时连毛笔都不会拿,如今却写成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可见你的天赋绝佳,若是你想学诗词文章,宋某不才,愿意从最入门的平平仄仄和起承转合开始,一点一滴地教会你作诗。”
半年前何当归的左手为救人而被砸伤,因此只好用惯用的右手写字,尽管极尽写差写丑,但还是一不小心成了女子院中书法最棒的人,还在郑先生的要求下抄写了不少文章辞赋,被贴在每一间女子院课舍的墙上供人瞻仰。
何当归辞道:“多谢宋公子美意,我认得两个字就很知足了,学更多也无用,倒是公子你要参加明年的秋闱之试,读书的时间何其宝贵,我不敢耽误你。”
廖青儿瞧这边儿何当归不紧不慢地答着话,那边儿宋乔又往前挪两步,都快走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