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香港小亨 > 第二十七章 从深圳到江淮

第二十七章 从深圳到江淮(2 / 4)

具备竞争力的血汗工厂。但是在这个年代,却给中国赚取大量的外汇,工人出卖劳动力也获得了较高的薪酬待遇。

张少杰来到蛇口工业区的“中国银行”营业厅,这个年代,中国银行还是中国国内指定的外汇兑换银行。

港币在内地是花不出去的。此次来到内地探亲,所携带的1万元港币的现金,按照人民币和港币之间的固定汇率,换取了人民币三千多元。

这时代,人民币的购买力的非常坚挺的。一包中华烟,两元人民币。一瓶五粮液,五元人民币。一斤米0.14元。一本新华字典,不过0.5元。

当然,因为这个年代便宜的仅仅是中国国内能够生产的物资,这些物资被卖的极其廉价。但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是关键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商品,则显得非常昂贵,黑白电视机需要400多元,彩电价格则超过千元。电风扇需要100多元,进口的劳力士手表需要560元,计算机则需要上万元......

这个年代,内地老百姓,对于看电视的渴望,显然是后来人难以想象的。简陋的娱乐环境下,电视节目,是能够提供老百姓,最欢快的娱乐。

小姑和大伯家,直到后来90年代,才买得起电视机。大过年的,总不能空手去探望亲友。尤其是,第一次去老家探望大伯和小姑。张少杰和少淮商量片刻,决定还是在深圳买一台电视机带过去吧......

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用了320元,这还是再深圳沿海城市的价格。如果在内地城市,估计400元都挡不住。

除了电视机之外,张少杰还购买了一箱五粮液——这仅仅要30元,还有各类的营养品。林林总总的不断掏钱。但是,等到支付的时候,才发现仅仅用掉了不到100元。这时候,张少杰才直观感受到此时的人民币很值钱!

购买了从深圳驶往安徽的火车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