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古代玉器的雕工,凭现在的技术还是能够模仿的八九不离十的,但神韵是不易仿的,简单来说就是形制易仿、神韵不易仿。这是因为做仿件的人用错工具所以仿得无法像,战汉以上的玉器都是手刻工,做仿件的人用砣具转动来雕玉,自然无法雕出神韵。”
“这就要用到一个词,“相由心生”,如果相是玉器的外观型制,那心就是刻工,刻工决定了玉器的外观神韵。”
“汉以上手刻工是一种神韵和刀路,宋到清的砣具工又是另一种神韵和刀路,现代的钻器也是一种不同的神韵和刀路,只是现代人是刻意的使用钻器去仿古而已。手刻工与砣具工是两种不同的作工,不同的工具自然面相就有所不同。”
“但如果也用手刻工仿呢?确实能够达到非常想象的程度,神韵也是能够表达出来的,但时间的作用却非常难以模仿了……”
玉兴颜听到这里插话道:“那上面的玻璃光呢?”
孟子涛笑着说:“这就是工艺的问题了,据实验的结果,战国、汉代玉器表面的‘玻璃光’是在高速抛光时加入赤铁矿粉形成的。“玻璃光”表面十分致密,不易受侵蚀,如许多汉墓出土带有‘玻璃光’的玉器,光可鉴人,如同刚制作的一般。”
“而作旧就可以从这方面下手,现在老玻璃光的问题,现代人也能仿得狠像,你可以去京城看看,一些国宝级刻工漂亮完整又钙化的仿古件,很多都是很类似老玻璃光的,这一些仿古件如果再过几年或几十年,那种玻璃光就会和老件没两样了。”
玉兴颜又说:“那你总得说一下,我这玉璧到底有什么问题吧?”
孟子涛说:“谷纹是战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一般这种纹饰为浅浮雕状,手摸有明显的突起、圆滑之感,排列整齐不乱,即使近玉璧边缘处也以阴线出半个圆表示谷纹,以示整齐;每个谷纹尾部收刀干净,无晦涩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