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安放在一个山洞的石板下。近1000年后的明朝万历年间,舍利函被一个叫达观的僧人发现,万历皇上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将舍利迎入宫**养,之后,又将舍利重新装函送回安放。
400多年后的1981年,人们又发现了它。其中一层石函上刻着:“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可是当他们打开石函,却发现里面只有两粒佛舍利,而且还是两颗如同米粒大小的白色舍利。
据记载,舍利有三种,一种是红色的叫肉舍利,一种是黑色的叫发舍利,一种是白色的叫骨舍利。
根据记述,原本的舍利颜色是紫红色的,应该是肉舍利,但现在发现的却是骨舍利,而且还只有三颗,所以不用说,肯定有人动过舍利函。
那么,1000多年来,都有谁动过舍利函呢?
从隋代安放舍利至今已近1400年,在碑刻和古人的记述中都能找到有关雷音洞舍利的描述,笔记上说,要探寻舍利函中的舍利到底在哪,首先应该根据史料排疑动过舍利函的人。
第一个有机会动舍利函的人是静琬,他是隋代僧人,因在隋以前已经有过两次大佛,静琬发誓要刻一些佛经于石以避法难。他是最早在雷音洞安放佛舍利的人,而且他是一位献身佛门的高僧,舍利在他的手里应该是不会出问题的。
第二个有机会动舍利函的人是达观真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万历二十年自五山云游到京城房山雷音洞,发现佛舍利并上报慈圣太后。
第三个有机会动舍利函的人是慈圣皇太后,她是万历皇帝的亲生母亲,平生笃信佛教。万历二十年,慈圣皇太后将达观真可在雷音洞发现的佛舍利迎到自己的宫**养,之后,又重新添增舍利函送回石经山雷音洞安放。
笔记上说,经过他的查证,他认为嫌疑最大的应该就是慈圣皇太后,至于原因,他这页没写完,于是孟子涛翻了过去,但上面却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