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价值,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两人聊着青铜器方面的话题,由于孟子涛的博学,徐欣庆越聊兴致越高,接着就让孟子涛稍等片刻,他去拿了一件青铜器过来。
这是一件青铜甗,甗是古代一种炊蒸器,由甑和鼎组合成器。上部的甑为侈口,窄缘,短颈,圆腹,但下腹收敛,底有箅,双附耳外撇。一道宽素带纹将腹部分为上下两区,上区饰蟠龙纹,下区仅近素宽带饰目雷纹和三角垂叶纹。下部的鼎为圆口,平沿,短颈,圆腹,三蹄足。上腹两侧各有一环钮套环,腹中部饰一凸弦纹。
此件青铜器不高,通体才二十厘米不到,看起来比较小巧,而且通体包浆厚重,应该是件传世器。
徐欣庆笑眯眯地问道:“孟老师,你觉得我这件青铜甗怎么样?”
孟子涛说道:“做工比较精细,应该是件老物件,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
徐欣庆听到后面这句话,顿感不妙:“难道不是战国时期的?”
孟子涛摇了摇头:“此甗纹饰旋转型态仍与上古铜器有所不同,事实上最关键的差异在于眼睛上错金的使用,至今尚不见于西周中、晚期的铜器装饰带上。通身器表不见范线,应该是使用失蜡法制作而成。”
“以失蜡法铸造的铜器,通常在器物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砂眼,一方面是由于铜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失蜡法是整模铸造,蜡胎严实,没有出气孔,往往有铜液灌注不到之处,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缩孔。孟子涛以前见过的一件宋仿西周青铜三足鼎,腹部就也现了不少砂眼。陶范法铸造的铜器,极少出现这种砂眼现象。”
得了孟子涛的指点,徐欣庆果然发现这件青铜甗的问题,不由沮丧起来。
孟子涛就安慰道:“其实,这件青铜甗还是不错的,市场价值应该也有十五万左右,你当初买下它如果在这个价位附近,就算亏也亏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