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了兴趣,因为和他的底线相差太大。而且店里只有伙计在,也不方便还价。
接着,孟子涛又看了一下店里的其它东西,其中一枚信印让他很感兴趣。
所谓信印就是古代作为凭证的印章,这枚信印为子母套印,是由大小两个或三个套合成一组的印章,通常大印做成母兽的形状,再将印的中腹挖空,使做成小兽状的小印藏于其中。因如此的形体似母兽拥抱子兽,故称为“子母印”。此种印章,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六朝。
这枚子母印为汉代所制,方形、龟纽,青铜材质,母印和子印刻有清晰的文字,保存完好。
孟子涛向伙计询问价格,伙计给的价格还是很高,而且还死咬着价格不放,让孟子涛有些怀疑,伙计到底有没有做成生意的打算。
既然伙计不肯松口,孟子涛也没有强求,就准备转身走人
。这个时候,旁边放着一摊铜器的地方,有面铜镜模样的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
孟子涛走了过去,拿起一看,发现这居然是一面阳燧镜。
相信大家都听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燧”作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木燧就是钻木取火的工具,智人时期就有出现。而阳燧出现就比较,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阳燧是青铜镜铸造中的衍生物,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古人出门,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用。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负责“取明火于日”。在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