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颜色一致,没有深浅变化,这样的沁色看起来“发呆”,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做过旧的。
从沁色上,孟子涛基本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件真品。而且,他现在视力惊人,就算不用都可以看到细阴线带有战国时期的特征,表现得熟练、准确。阴线表现为浅、细而有弹力,与现代的仿品不一样。
随后,孟子涛又快速地观察了一遍,就把玉器放了回去。
接下来,孟子涛从摊位上挑出了几件东西,看了一下,接着就从中选了三样东西,其中就包括了玉人,这也正是他最开始的目标。
“就这三样吧,多少钱?”孟子涛问道。
魏舟看着孟子涛挑出来的东西,显得有些为难,因为他并没有看不出,这三件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在他眼里并不像是漏,但他又担心这里面有漏,一时显得无比纠结。
孟子涛见魏舟沉默不语,就知道他怎么想的,说道:“魏哥,有什么问题吗?”
魏舟暗自一咬牙,呵呵一笑道:“没什么,就算三千吧。”
“魏哥,你没搞错吧?”孟子涛装作有些不可思议:“咱先不说别的,就说这方砚台,你看这材质……”
古玩市场的买卖,其实就是一场考量买卖双方鉴定能力与价值判断的博弈。对于一个精通鉴定的买家来说,其乐趣就体现在博弈的过程中。
否则,就不能解释有些在拍卖场动辄豪掷数百上千的大买家,为什么也会现身古玩摊位前,为什么捡到一个小漏也会在得意洋洋之后扔在一边或转送给别人。
于是,孟子涛一阵猛侃之后,魏舟相信了孟子涛的判断,最后以八百块钱成交。
交易完成,孟子涛就拿着东西,向自家的店铺走去,当他快要走到自家店铺前时,突然被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笑嘻嘻地把他拦了下来。
这人脸上长了一块淡青色的胎记,看起来有些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