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捡宝生涯 > 第八十章 斗气

第八十章 斗气(5 / 5)

到底对不对!”

青文华连忙说道:“哎!老邱,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邱志见说道:“嘿,人家都还没说答不答应呢,你怎么知道是强人所难?”

见大家看着自己,孟子涛有些腼腆地说道:“我对书画鉴定并不在行,不过,这幅画我到是能看出个点问题来。”

看到邱志见脸色都变了,青文华连忙笑着问道:“什么问题?”

“纸张不对。”孟子涛说道:“如果这幅画是真迹,那应该用的是‘大风堂造’夹江纸。”

说到这,他就把“大风堂造”夹江纸的来历给大家说了一遍。

1939年夏秋,寓居蜀都的张大干急于筹措去敦.煌的经费,并备办纸张、颜料。殊不知,偌大一座成都城,竟然买不到绘画用的宣纸。

原来,当时使用的宣纸,因侵华战争的原因,已经断绝了来源。当时,这位正值壮年的著名画家不禁感叹:“古时候雒阳纸贵尚可买到,如今拿钱也买不到画纸;没有纸,未必叫我去敦.煌喝西北风吗!”

某日,他忽然看到一则报刊启事,启事上声称:由于战时纸张缺乏,报刊要用当地的土纸印刷。

所谓“土纸”,就是夹江生产的一种手工纸。张大千购买了一些土纸回家试用,发墨和运笔效果均不理想。

他就想:能否对夹江宣纸加以改良,生产出一种宜书宜画的宣纸呢?随后,他找来自己的挚友晏济元商量。两人讨论后,认为可行,遂决定到夹江实地考察。

后来,经过多次试验,张大千总算制出了自己想要纸张,也就是现在的夹江国画纸。为了防止别人仿自己的画,张大千还别出心裁地让工匠们在纸帘的中央编上“蜀笺”、在两端编上“大风堂造”字样。

用这种竹帘抄制出的宣纸,只要对着光亮,“蜀笺”、“大风堂造”印记便会显现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