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鉴宝人生 > 第九百六十五章 柳暗花明

第九百六十五章 柳暗花明(2 / 7)

然提及,但也是寥寥几句,且语焉不详。”

“对铜墨盒究竟产生于何时,他的书中闪烁其词,对刻铜墨盒起于何时则较肯定,其始于清代同光时期的秀才陈寅生。那么,刻铜墨盒从清同治元年算起,至今只有140年历史,但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墨盒已经消沉。那么刻铜墨盒的真正繁荣期只有九十年。”

听到这里,吴可就插话问道:“也就是说,是因为时间太短,所以收藏界不注意喽?”

楚琛点头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你也知道,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是宋元明清官窑瓷器,书画也无不喜欢名家所作。十九世纪末期才发明,而且还只短短辉煌了九十年的铜墨盒,不受收藏界重视。当然很正常了。”

“其次,铜墨盒的制作缺乏名家,除陈寅生外,似乎难以找到其他为人们称道的著名制铜家。激发不了人们的收藏兴趣……”

“哎~不对啊!”吴可说道:“阿琛,你刚才不是说,陈师曾也是名家嘛!”

楚琛闻言呵呵一笑道:“怪我没讲清楚。陈师曾确实是名家,但他是著名的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像这个铜墨盒。是陈师曾创作的画,然后让铜墨盒艺人操刀的制作而成的。如果是陈师曾亲手制作的,当然不是几千块钱能够买的下来的。”

“而且,清末民初,像陈师曾这样参与了铜墨盒制作的书画家还不少,比如说齐白石陈半丁姚华胡佩衡等,作品还不少,当然,除了姚茫父,他们只是在铜墨盒上作书作画,刻制则是由工匠来完成。”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吴可一脸恍然,接着又问道:“那除了年份短,还有制作的名家比较少之外,这种铜墨盒还有什么不受重视的地方?”

楚琛笑着说道:“硬要说的话,到确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铜墨盒实在太小了,摆出来不起眼,不象青铜器陶瓷和书画,摆在那里,挂在那里,能显示主人的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