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也没有,主杆曲而歪斜,在主杆的三分之一处,有一粗枝折断,三分之二处主杆大方向不合常理的扭曲缠绕,树梢极力向上,极象鹿茸的造型,那奇怪的模样好似胸中盘郁一般。
苏轼,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一般来说,大家都注意的是苏东坡的文学上的造诣,把他称为我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之高,并不在文学成就之下。而在我国绘画史上,苏轼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的许多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苏轼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与表兄文同挚友米芾等共同提倡的“士夫画”,即文人画。他们的宗旨与追求相当明确,主要是反对院体重工整精丽的风格,主张逸笔草草,不着力求工。
“士夫画”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求诗书画融为一体,使绘画文学化,开辟了我国古典绘画中文人画传统理论之先河。
不过可惜的是,在苏轼的诗书画作品中,画作传世的很少,就说周文平惊呼的《枯木竹石图》现在就已经流往了岛国,难得一见,让楚琛等人甚感遗憾,这也是为何大家会那么惊讶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上吴叔就皱着眉头说道:“不对,这虽然和《枯木竹石图》很像,但一些画法和技巧却有所不同,而且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太一样。”
1079年,苏轼的政治对手,断章取义地引用苏轼的诗句来罗织政治罪名,导致了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一次,如果不是宋神宗祖上有“不杀文士”的遗训和他骨子里对苏轼才华的欣赏,苏轼难逃此劫。最后,苏轼被贬黄州。
而《枯木竹石图》正是因此而生,画卷之中充满了悲观抑郁的情绪,让人看久了都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但眼前的这幅画,除了悲观抑郁之外,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