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其他参加考试的开封贡生一起,被分在一间国子监的大殿之中。
不过进门后,贡生们并不是立刻分流去各自的考试地点,而是被引到文庙大殿之前的广场上。
知贡举卢多逊,同知贡举陶谷、徐铉,领着其下一众考官,立于大殿之前。祭拜大殿中所供奉孔子、墨子等至圣先师,这是开考之前,必须走过的流程。
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数千人一起拜倒,屏声静息的向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圣人叩拜。
一拜,再拜。
几乎所有的贡生紧张、期待,各种各样的杂乱思绪,在一拜一起之间,为之一扫而空。
寇准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心中对叶尘的担忧也暂时压在心底深处,心中却已经心如止水,再没有一丝杂念。单这份心境就远超同龄人。
参拜过至圣先师,国子监大殿前的广场上排得有些杂乱拥挤的五千多贡生,顿时土崩瓦解一般的四散而去。在胥吏的引导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场。
一张半新不旧的几案,一张掉光了漆的圆凳,这就是寇准的位置。不知平日里,国子监的学生用了多长时间,现在被摆了出来。整间偏殿中,属于开封本地的四百多名锁厅贡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儿的破旧。
在几案一角的贴了一张纸,上面有着寇准的姓名,同时还书有籍贯、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贯不同、岁数不同,就不会坐错了位置。几案边还有个小桶,里面的清水是为了磨墨而准备的。
这等周密的准备,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水准。是无数年来历朝历代科考中一步步积累下来的经验。
不过寇准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考试筹备工作。今科礼部试的考题,已经在国子监大门之前张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带到了殿中,高高挂起在众考生的眼前。
寇准扫了一眼经义的题目,果然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