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就足以让他的功劳大过朝中的所有臣子,更别说他力挽狂澜,大败齐国使臣,后又创算学院……
秦相是一朝宰相,对于李易对景国立下的功劳,一桩桩一件件,他比谁都清楚。
陛下为他封爵至县侯,是因为他的确立下了不世功劳,这不容任何人否认。
然而,若是再在封爵的基础上,让他成为景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紫光禄大夫,就有些恩宠太过了。
历代担任此官职的,无一不是有着数十年从政经验,名望甚高的老臣,实在不是一个不懂朝政的年轻小子能够胜任的。
景帝的目光看向一侧,几位重臣也都纷纷开口。
几人对于此事,虽然没有持否定态度,但也并不赞成。
他们并不是倒向秦相,或是与那李县侯有什么冤仇,而是从内心里觉得此事不妥,理由倒是和秦相说的一般无二,那一个对于朝廷来说非常重要的官职,不能加在一个不懂国事的小子身上。
这一点,从他刚才在殿上的发言就可以看出来。
原本闭口不言的沈相,在景帝目光望过来的时候,终于开口,“老臣以为,此事……,陛下当三思。”
这便是没有一个人赞同他了,景帝面上倒是没有露出任何不满的表情,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猜到了百官的表现。
毕竟,李易还是太过年轻了。
然而,就算是他真的不懂朝政,但只要他在朝廷,便能够解决满朝文武都无法解决的事情,他的功劳远远不止这些,却又不会于去当具有实权的官员,除了这些,他倒是给不了对方什么了。
看到已经站在旁边有一会儿的明珠,景帝挥了挥手,不再提那件事情,说道:“此事暂且搁置,关于南方水患……”
秦相微微低头,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暂且搁置的意思,便是不容更改了,他到底,还是低估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