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建造成本的激增——宋清很怀疑新潮锐能否接受如此高昂的建造成本,毕竟房企还是以利润为根本目标,企业脱离利润谈情怀,本身是耍流氓。
“宋工对企业运营、管理理解也很深刻嘛,”陈立说道,“不错,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高品质的楼宇产品,是极大增加建造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压缩利润,相反,甚至能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宋工不会以为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理解不了吧?宋工要是有什么顾虑,我甚至现在可以将我们能接受的建造成本极限说给宋工知道……”
“哦?”宋清感兴趣的往前微微倾过身子,这是一家房企最核心的数据,涉及到后续一系列运营策略的确定,在正式签署协议前,陈立也不可能提供给迪菲公司。
“秀山新锐城,我们摊算到新房住建设的建造安装成本,每平方米是一千五百元,这个成本放在伦敦是相当低廉的价格,但与国内低层住宅相,则要高出两到三倍;而到青泉新锐城,我们可以将低层住宅的建造成本放到一千八甚至两千每平米,高层住宅放到两千五每平米,至于超高层建筑,我们则会按照实际需要进行投入。”
“怎么可能?”宋清说道,“这么高的建造成本,青泉新锐城将无利可图。”
宋清虽然强烈质疑陈立的说法,但陈立也恰恰能从她坚定的质疑口吻,确认她事先对国内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过很深的研究,这要远较一家高高在、却不了解国内实际情况的国际一流建筑师事务所,更符合陈立的要求。
“宋工对国内房地产的现状了解是很深,但没有将国内未来十年的稳定高速发展以及国内民众迫切改善住宅条款的需求算进去,”陈立说道,“如此高昂的建造成本,以青泉市目前的房价,我们只能勉强做平,确实是无利可图,但青泉新锐城的建造周期是十年。十年,青泉市民众收入水平,以及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认同,增涨一倍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