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倒叙风格,赵英霞饰演的穆秀春,便是从三十岁浩|劫结束开始,重拾绣花针,把刺绣中遇到的、考虑到的问题,一一记录到本子里,几经春夏,终于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古绣资料。穆派弟子,也从最初的一个、两个,扩充成了一支精湛的刺绣队伍,影片最后,穆秀春率领二十名亲传弟子,登上国际舞台,合力完成了一副令人震撼的传世名作。
禾薇演的正是少年时期的穆秀春,因为是回忆的方式,所以没有台词,只需坐在绣墩上,捧着绣架安安静静地刺绣就好。
正如蒋佑铭说的,这个角色的确可以找演员来演,就连女主演都是不谙刺绣的演员,何况是穿插在镜头中的少年穆秀春,在镜头前,捧着绣架装模作样就行了,需要近镜头时,完全可以让替身操作。
可自从蒋佑铭看了日国刺绣交流会上的那部专题片,始终觉得少年穆秀春,就该是禾薇这样的,其他任何人,包括演员、包括绣工,都演不出他要的那种感觉。
要不是影片围绕的是十年动|乱以后的穆秀春,是从三十岁以后展开的,人物形象饱经风霜、历经沧桑,他都想让禾薇来当主角了。
禾薇来之前看过蒋佑铭发给她的剧本,戏份不多,且多半是在室内进行,拍摄时,除了需要换装、上妆,再就是多了几个“观众”,和她平时做绣品没多少区别,所以并不紧张。
考虑到她平时要上课,不像专职演员长驻剧组,所以蒋佑铭和几位主演、配角商量过后,开工第一天,安排的就是禾薇的戏。
已经换好戏服、化完妆的禾薇,拿出随身带来的绣棚,坐在角落穿针引线,为一会儿的拍戏做准备。
赵英霞好奇地走过去问:“这是你自己带来的?剧组不是准备了道具吗?”
禾薇腼腆地笑笑:“绣了能用,就不浪费剧组资源了。”
“你的意思是,拍戏时你打算来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