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舰队渐渐驶离战场的同时,彼得大帝号已经冒起滚滚浓烟,船体开始倾斜。
接下来的战斗可想而知,俄舰纷纷在旗舰命令下撤离战场,部分舰只却拒绝执行命令,凶悍的“克莱姆尔”(克里姆林)号,全速前进,妄图以它巨大的撞角撞沉摄政王号,但在中国船舰高效的速射炮射击下,船体中连续传来爆炸声,很快就在冲天水柱中慢慢下沉。
何伯远远的看着这一幕,毫无疑问,中国海军在新嘉坡附近海域的这场截击战,多多少少也有向大英帝国海军展示实力的意图。
这场海战,给何伯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中国人的鱼雷,因为鱼雷艇虽然出奇制胜,但只要给中低等吨位的铁甲舰多配备连珠炮作为护卫舰,就完全可以抵御鱼雷艇的威胁。
令何伯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素质,超高的效率,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娴熟的船舰艹控,当然,还有中国人先进的火炮系统和那坚不可摧的钢甲。
很明显,如果帝国海军再这么妄自尊大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中国人赶超。
幸好,现在还有时间。何伯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给帝国海军部发报,讲述他看到的一切。
1870年9月初,近十年来世界海军最大规模的战争——“马六甲海战”,以俄国人退却告终,不到一天的短短时间内,俄国海军便被中国人击溃,旗舰“彼得大帝”号沉没,其余铁甲舰被击沉五艘,击伤俘虏四艘,可谓损失惨重。
俄国铁甲舰战术理论奠基人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布塔科夫上将饮弹自杀。
而就在“马六甲海战”的当曰,普法战争正式爆发,双方数十万大军激战在边境,这也使得中俄海战的讯息在欧洲被普法战事进展的铺天盖地的报道掩盖,但对欧洲各个海军强国来说,尤其是对于英国人来说,中俄海战带来的反思和启迪是如此的巨大,思想活跃的中国海军,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