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先进,正面的感光度等光学指标相当于最先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侧面的也只是稍稍差上一些。确保战舰能够在最黑暗的星际空间中及时发现附近的敌舰。
回过头来再说光丝现象,对普通人而言,超光速形成的光学景象大概只能看个新鲜热闹,可是对内行而言。屏幕上的丝状光芒却蕴含着许多常人意识不到的重要“信息”。
任何一颗恒星的光芒都是向四面八方所有方向一起辐射。由于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战舰在非超光速状态下无论速度快慢,哪怕达到每秒三十万公里的光速,遥远的星光看起来都是固定不动的。
但是平时的生活中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高速运动的时候,近处的物体总是飞快地后退,以一定的速度擦身而过的时候甚至只能看到线状的模糊轮廓。
超光速飞行时出现的光丝也是基于类似的原理——来自于星体的光芒早就分布在战舰即将飞过的轨迹之上,低速飞行的情况下,可以将星光视为点状,但是在高速飞掠的时候,战舰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颗星体在天文尺度范围内播撒的所有点状星光统统接收,大量点状星光在一个方向上持续现出,就能在屏幕上形成连续的光丝。
而且光丝并非固定不动,长短也非一致。
超光速情况下,前方的所有星光都会变得非常明亮,当恒星的位置因为战舰的移动而挪到侧面的时候,原本点状的星光就会渐渐地变形拉长,并由前屏幕的边缘慢慢向侧屏幕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向侧屏幕运动的星光会随着恒星与战舰的位置逐渐拉长,光丝越拉越长的同时渐渐后退,直到恒星运动到战舰的侧面,光丝的长度达到最高,最后在进入后屏幕的范围之前彻底消失不见。
通常而言,飞行器的速度越快屏幕上形成的光丝就越长。但影响光丝的长度与留屏时间的重要因素还有距离。
距离战舰飞行越近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