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百应没有追问。
可是林乃罪却不能不解释。
——因为一旦首领听不懂你的话,如果他不是个不耻下问的人,便很可能会有三种反应和下场:
一,为你说的话他虽然不懂,但你是善意的,他承认你的话很有学问。
二,他觉得你的话是没有敌意的,但他不喜欢听,他的判断远胜于你千百倍,根本不必听这些唠叨讨厌的话。
三,这是最糟的:他听了,也没听懂,但以为你的话是恶意的,蓄意侮辱他的智慧,他会马上发作——这还不打紧,也有的暂且忍住怒气,日后再检举、批判、报复、打击:几乎所有上头准许大鸣大放、谏言无罪却追究罪责、秋后算账,都来自这样的心态。
所以就算话说出去了,领袖也没听懂,但只要觅着时机,部属他理当言明。
所以林乃罪既然心里有话、话出有典,自然不得不再进一步分说:
“总堂主学识渊博,高深浩瀚,自不必说,卑职皆素求仰仪深佩。所谓郭汜、李傕之流,原是东汉末年的凉州大将,统领军队,因董卓为其部将吕布及司徒王允狙杀,各路军兵群龙无首,只剩下军队里三大有号召力的大将军:车骑将军李傕、后将军郭汜和右将军樊稠。他们互相夸功争权,几次都要爆发冲突,只因全国大乱,大敌当前,他们才略为克制。后樊稠进攻马腾、韩遂之时,李傕疑之与敌勾通,也因樊稠声名太盛,且深得部下爱戴,李傕以率军东出函谷关讨伐关东的叛军为名,引樊稠参加会议而伏杀之。这一来,各军头将领互相猜忌疑虑。尤其是李傕、郭汜,实力相仿,本是友好结盟,而今更加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不已。
回百应的那张大手改而托腮。
他的眼睛仿佛也受林乃罪的感染,火红变赤。
仿佛,他的头痛已移师到牙龈那儿去了。
“以前李傕、郭汜同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