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那就悔之已晚。"
王世充大讶道:"寇小兄为何能对南北形势如此清楚?"
寇仲微笑道:"当然是为了对付李密,这老贼颁下的‘蒲山公令‘,累得我两兄弟屡陷险境,几次险死还生,此獠岂能不灭。"
王世充默然片晌后,忽道:"假若今仗胜不了李密,我是否应西联李渊?"
寇仲本想答"此仗必胜",但念头一转,反问道:"李渊、李密两者,尚书以为谁更可怕点呢?"
王世充苦笑道:"我本来从不把李渊放在眼内,甚至他起兵太原,渡龙门进关中,先后击溃宋老生和屈突通,我也以为只是一时之势。可是当李渊次子世民大败薛举、薛仁果父子的西秦军于扶风,并乘胜追击之直抵陇城,便不得不改变看法。因为关中再无西面之忧,便可全力东进,经略中原,构成对洛阳除李密外最大的威胁。"
寇仲道:"尚书已很清楚李阀的形势,也该知李世民乃胸怀平定中原大志的人。所以除非尚书肯俯首称臣,否则如让李世民在关中再多取得几处立足据点,洛阳早晚要落到他手上去。"
王世充叹道:"洛阳固是天下漕运交通的枢纽,但也因而陷于四面受敌的环境中,即使去掉李密,还要应付四方八面而来的攻击,非像李阀般进可攻退可守。"寇仲道:
"所以去李密之胁后,尚书必须用兵关中,至不济也要制得李阀半步都踏不出潼关,而尚书则可挟胜李密的余威利用运河之便,逐步蚕食附近城镇,增加实力,舍此外再无他法。"
王世充苦笑道:"我有点累了!想到舱内歇歇。"
寇仲却是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