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隔江而治……或许某些人会为百姓们免于战火荼毒而庆幸,但对于我们的子孙来说,他们将从史书上读到一次耻辱的记录,我泱泱大国的颜面何存?”众人被这番话激起心中斗志,群情鼎沸,连许惊弦都暗暗握紧了拳头。
应默诗不服道:“但将军您并不是一位史官,你应该从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当朝重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明将军目射异光,侃侃而谈:“如果我是一位军事家,只会想着如何钉蠃每一场战斗,不计得失,不计伤亡,胜利就是我的唯一目标;如果我是一位政治家,这更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穴溃于蚁穴,今日不除泰亲王,待其羽翼丰满东山再起,只会让战火蔓延到更多的地方,波及更多的无辜;如果我只是朝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不需要缘由,纵战死疆场,马革裏尸,亦无悔矣。”
应默诗口唇嚅动,却想不出言语回击Q。
“只不过你还忘了我的另一个身份。”明将军朗然一笑,话锋再转,“此时此刻明某只是一个军人,会从军人的立场看待这场战争,那就是用最少的损失换取胜利。我并不需要‘最大’的胜利,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惨胜如败,何足言勇?我只要决定性的胜利,那就是杀死泰亲王,只要他一死,从此天下太平。所以,如果现在我有机会用一万士兵换取他的性命,我会毫不犹豫,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场战争带来的伤亡将会远远不止此数……”
应默诗嗫嚅道:“但您手下的士兵又怎能甘心赴死?”
“你错了!这种决定是最无情也是最理智的,但我相信我的每一个士兵都会做出一个军人应有的选择……”明将军蓦然站起身来,声震全场,“你要记法那些士兵在战场上奋勇当先,拼尽最后一分力量,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是为我而战,不是为功名而战,更不是为了军饷而战,他们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某种信念、那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