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劳原是最佳的选择。何曾想林青不过是虚张声势,刹那间主客易势,反令那青衣人进退难当,攻守失据。这其中不但隐含着林青身经百战的经验、精妙的战略,更是提前预测到敌人的心理,方才一举占得先机。小弦旁观者清,将双方对战的变化看在眼里,虽懵懂难解,却已隐隐有会于心。
两人在栈道上凛然对峙,看似谁也不敢先行出招,以防被对手所乘。但林青与青衣人心里都明白:是攻是守全掌握在林青手里,青衣人唯有亦步亦趋,先苦苦防守静待出手时机,只要能安然破去林青蓄势待发的第一箭,余下便全凭武功而决了。但此局面之下,青衣人虽还未现败势,但体力耗费却是远胜林青,难以久持的。
林青亦有顾忌,他虽隐占上风,有把握在青衣人力竭时一击必杀,但对于这等顶尖高手来说,纵然力竭亦是在数个时辰之后。他巧妙地造成目前这个局面,就是要引青衣人沉不住气后仓促出手,从而寻隙胜之。但看来对方亦知贸然进攻败面居多,宁可严守门户、静待时机。而追捕王梁辰则随时可能会出现,小弦无人照顾,自己势不能这般一直对峙下去,只能伺机冒险一搏
林青的弓箭仍是随便执在手中,凝立的身形却忽然动了。他昂首跨出一步,这一步并无龙虎之姿,却是随着山风晃桥之势而出,妙若天成,毫无烟火之迹。
青衣人脸现惊讶,也不见他作势用力,盘坐的身体亦平平往后退了一步,仍是保持着两人之间十五步的距离。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看起来就仿佛是林青这前跨一步激起的劲风将青衣人枯瘦的身体吹开了一样
又是一阵山风吹来,林青再进一步,青衣人亦随之退后。小弦瞧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但他眼利,已瞧见青衣人额间滚下一颗豆大的汗珠,显然是林青大占上风,若非怕影响林青的情绪,他早忍不住鼓掌喝彩了。
如此反复数次,等青衣人最后退至栈道尾时,山路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