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伸向县城,路旁屹立着一座土寨,丈高的土石墙整整齐齐,里面约有三四十户人家,外貌倒还像样。田野中麦穗迎风点头,眼看今年丰收有望。
艳阳高照,暖洋洋地。秋华信蹄小驰,看到路旁的小土寨,心说:“且到里面歇歇脚,问问路,也许快到眉县了。”
寨门就在路旁,门外建了两间小食店,店对面是一座茶亭,一群村童在亭中嬉戏。
小店前搭着凉棚,摆了四张木桌几张条凳,供应酒菜面食,已有几个客人先在。
前面的一座凉旧中,第一桌坐了一个货郎,大型货囊放在脚旁,用来引起内室妇女注意的小小惊闺鼓搁在桌上,翘着二郎腿,正举碗自得其乐地小酌。
另一桌上,两个村夫正喝着热腾腾的热汤。
第二座小店的凉棚中,坐了两个行商,一位走方郎中和一个敞开衣襟的中年大汉。
秋华兜转马头,到了店前下马,将缰绳搭在拴马桩上,大踏步进入凉棚。
一名十四五岁小店伙含笑上前,招呼道:“客官请坐,小的替客官饮马。”
秋华在第三张木桌落坐,笑道:“不用了,请替我来一壶酒,来两三味下酒小菜便成。”
小后生应喏着入店,先奉上一杯茶。秋华留住他,含笑问:“小兄弟,这儿到眉县有多远?”
卖货郎人倒长得清秀,只是吃相有点不雅,这时已不再翘着二郎腿,干脆蹲在条凳上,用筷子向西一指,抢着说:“到县城还有五里地。你老兄如果想到眉坞去看看古迹,便得向北走,还有十来里路程呢!”
一名村夫接口道:“眉坞有什么古迹可看?见鬼!点点大一座破土坞,败落得只留下断瓦颓垣,成了狐鼠之穴。不如走远些,西至宝鸡金台观,看看张大仙三丰所留下的仙迹。这位活神仙曾在那儿假死三年,所留下的草书,读书人叫做什么狂草,据说很值得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