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襄“沧海巫山”之名,威震八方,他这一手抗拒,吴小隆怎敢顽抗,何况他那“无根推手”的一向应付原则,他是见硬就避,见软就推,遂在云梦襄掌势才动之际,便收招变式,准备发动第二轮的攻势。
云梦襄用“闪”字诀,避开了下盘剑气,用“拒”字诀,挡过了上盘指风,对於猛压胸膛的中盘掌力,却连理连不理。
葛天保心中狂喜,猛一加劲,在那招“敲山震虎”之上,凝足了十二成的全力。
因为他认定云梦襄闪开下盘,拒却上盘之下,业已无法再躲开中盘!倘若借箸代筹,对方最佳办法也只能是设法反击自己,以求“围魏救赵”,或是一掌换一掌而已。
自己既有相当高明的“混元气劲”防身,怎肯中了对方“围魏救赵”之计,互相罢兵?只消凝足十二成内力,来个一掌换一掌,或许便可出头露脸地,把个“沧海巫山”云梦襄,伤在自己“混元掌力”之下。
果然,葛天保猜得不错,云梦襄彷-当真-取“围魏救赵”策略。
他人不避自己的攻势,只把右掌一翻,向自己当胸拍来。
葛天保大喜之下,自然凝足全力,加劲攻出!他自以为算盘打对,谁知却死星照命,自取灭亡!眼看葛天保的雄厚掌力,业已无形转为有形地,即将击中云梦襄的胸膛,却在这一刹那之间,突出阻力!所谓“阻力”,就是在云梦襄的胸前五寸左右,突然发现一道无形韧壁。
这道无形韧壁,并非矗立如墙地,硬抗葛天保“混元掌力”,而是具有活动性。
在葛天保掌力击到时,稍一倾斜,即等於用了个“卸”字诀,把葛天保的雄厚掌力,卸得向云梦襄胸旁,偏左二寸掠过,根本对这位“沧海巫山”,毫发无伤。
但葛天保由於欺身发掌,招式用老之故,他的“混元掌力”,虽对云梦襄毫发无伤,云梦襄的那只左掌,却印在他胸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