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拿这子午谷一比,大概最适合不过的了。
他一面想一面走,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巅巅踬踬闯出子午谷的那道关口。
前面是一处豁然开阔的谷地,四面仍是高山,但谷地却是一片平畴绿野,广袤数十里,好个世外桃源。
莫家玉借着月光,穷目环顾旷野,只觉得心胸开朗,烦闷全消。
他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口中念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子午谷不正是《桃花源记》的写照吗?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盯桑栗里人,生于东晋威安二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
他因为身道世变,不愿屈服于暴政,故有《桃花源记》之作,桃花源记乃此诗前之叙记,记言以奇意者。
盖当时朝纲不振,金人骚扰,陶潜感怀暴政加身,故以《桃花源记》托言避秦,辟一理想安定之境地耳。
莫家玉一时感慨良多,付道:“当朝宦官横行,外寇侵扰,朝廷之局处临安,却仍不知振作,任令奸相误国,此时此际,不正是陶渊明昔日之所见吗?”
他又想道:“昔陶渊明有入世避暴政的想法,是有《桃花源记》之作,今奸相误国,外患交加,我莫家玉难道也该寻一清净地,终老这子午谷中?”
莫家玉把子午谷细细浏览,实在不得不承认,此处确是世外桃源。
若能抛开世俗羁绊,不理国家前途,拥着心爱的未婚妻薛虹影(芸芸),避居这子午谷中,与外界断绝信息,自耕自娱,潇洒度日,真是人间美事!
莫家玉想道:“但我能吗?我可以这样做吗?不……”
当年莫家玉感于国仇家恨,抛开一切功名利碌,荣华富贵,纠合了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