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牌,就没效果。
贾环出口成诗,武英殿中在安静之后,再一次喧闹起来。一个个的大臣们在殿中交头接耳。若非在天子驾前,都有人要忍不住抚掌叫好:快哉!
因通政使俞子澄爆料贾环“诅咒”天子早死,而沸腾的武英殿,这是潮头。接着,因雍治天子并不答应贾环质对的请求,冷冷的看着贾环。气氛几乎凝固。这是低谷。而此时,贾环的这首好诗一出,气氛,仿佛,从浪潮的低谷,又冲上高峰。
诗词动人心啊!满朝文武,敢说“不负少年头”的人,只有贾环。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在见证历史的感觉浮起,如果雍治天子等会要杀贾环的话。
这时,同样年轻的费状元费敏政再次出列,大声奏道:“陛下,贾环曾有诗曰:十二万年无此乐,大呼前辈李青莲。当年,李太白触怒唐玄宗,不过是赐金放还。
臣恳请陛下听贾环之言,召陈太监质对。若他当真诽谤君父,理当问斩。若无,请陛下开释其罪,赐金放还。”
20岁热血未冷的费状元抢了先手,切入点非常的巧妙。魏翰林跟着出列,“臣附议。”
户部左侍郎赵鹤龄出列,“臣附议。”
北静王出列,“臣附议。”
户部尚书卫弘出列,“臣附议。”
更多的大臣从队中走出来,国朝只有这样一位诗词大家,可令后人说起来时,不至于说国朝无人。就这样杀了,未免可惜。赐金放还,最合适。
礼部尚书方望出列,“臣恳请陛下赦贾环之过。”
群情汹涌,这样的情况下强杀贾环,肯定不行。但,雍治天子并不是一个习惯于被大臣们要挟的皇帝,就这样将贾环放还,他不愿意,冷声道:“召陈太监进来质对。”
还低头跪着的贾环,悄然的松口气。刚才,异常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差点翻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