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少年道。
少年应声是。
楚明辉视线扫过室内,道:“大家都收拾好了吗?”
室内的少年们齐声应是纷纷从书桌前站起来,书童们将手里的笔筒书卷摆好,这是一间阔朗的书房,摆着十张桌案,桌案笔墨纸砚齐全,一边是高大的书架,其书卷磊磊,少年们皆穿着青袍束着头巾,干净弱,没有半点那日蹴鞠场的凶狠。
“挂匾吧。”楚明辉道。
.....
.....
“咿,那边的门开了。”
“这些长安府的少年们出来了。”
“要做什么去?他们养伤多日没有出门了。”
冬末挤在街晒太阳的闲人们议论着向这边张望,这条僻静的街有一间宅子被人租下来,是那群长安府少年们。
只是自蹴鞠赛后这些少年们一直闭门不出养伤,只有大夫书童进出,今日门打开了,不止是书童出来,少年们衣衫整洁说说笑笑,是要出门吗?
闲人们围过来,并不见少年们走开,而是抬头看着门头,然后有两个书童架起了梯子,内里又抬出一块匾额。
“开店吗?”街好的人越来越多,围过来也都看向门头。
门匾被悬挂去,黑匾金字,有识字的人大声的念出来。
“知知堂。”
是什么意思?
“是我们读书的学堂。”一个少年听到问含笑说道,“我们几个没有过道试,此时进京是来读书进学的,已经请了京城里的先生。”
“我过了的,我过了君子试,我还是术科满分。”张双桐补充道,抱臂点头,神情肃重,“我要参加会试,所以也要读书。”
围观的人恍然这才想起来这长安府的少年们是读书人,指指点点间一个儒生坐着马车过来了,这便是少年们请的先生,街的人有认得这先生的,是一位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