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空中,冷卓看着双方首轮的交锋,就好像是两个大汉,互相抡出拳头,而就在互相对碰的时候,襄阳水军的两个水师却还在机动着,在之前前冲的时候,襄阳水军的双龙队形已宛城了方向调整,沿着两条完全相反的平行线贴身而过。
司徒朗的第二水师帆全部打开,无数的雪白帆布鼓着满满的风,逆着水流而上,而杜三娘的第一水师则将大部分帆都收起,以水流的推进,顺流而下。
两支水师就好似围绕着那纺锤样的唐军绕圈,而这无疑的充分了利用上风向的优势,左右包夹,而后从中部插入,而这样避开了纺锤阵最强的前端,以及密集阵的突击力量,一旦被插入两肋,唐军的战船因为密集阵型,很难转向,很容易被拦腰截断。
可以说襄阳水军的行动很明确,就好似两条翻浪的怒蛟缠上了唐军战船,冷卓对水战可以说一窍不通,但也看得出大概的情势,不过虽说在地利上略占上风,但在战船数量上,只有两个水师的襄阳水军无疑吃了大亏。
虽说唐军在南口的水军船只数量也不过千余条,但也比起只有六百条战船的第一第二水师要多,当然在大型战船的数量上,唐军要差了许多,但是在水面上,灵动的中小战船更为难缠,所以一旦接舷战,襄阳水师明显处于劣势。
无数的蚱蜢舟终于完成了机动,飞鱼战船跟走舸也对碰上了,飞鱼战船船体比走舸略大,在船舷两侧,安有两个好似鱼鳍般的拍桨,这是对付蚱蜢飞舟这种单薄小船的利器,而走舸显然没这两个鱼鳍的设置。
蚱蜢飞舟,并非需要人来艹作,如果是在顺流水流,甚至是顺风方位,只要走好位,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水流跟风向来艹作,而只要在舟上放有几根燃烧的香,确定好燃烧的时间就足以完成攻击。
一艘走舸可以牵引三五条蚱蜢舟,这一波攻击,就至少两三百条,当然这小蚱蜢是不算作数量的,打造起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