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水军成了这鄱阳海内唯一的一支可动用的水军,但是在没搞清楚敌人的秘密武器之前,扬州水军也不敢轻易的去攻打襄阳城。
而襄阳水军也在之前丧失了最后的底子,此刻襄阳也再无有实力的水军,鄱阳海上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平静。
西面的平静,为陆地上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大唐的三个折冲府,如今的襄阳王军的主力在经过一连串的暗中调动,尽数调集到了东湖郡西。
面对帝国在豫郡,东湖郡,橙阳郡布置下的二十万大军,襄阳王反军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坐等帝国大军步步推进,毕竟襄樊只是一郡之地,根本就没有纵深可言,可以说他们已是在背水一战。
襄阳王在这段时间疯狂的扩军,也并非没有成效,几乎相当于帝[***]队数量的壮丁被强制送上了战场,襄阳城内的兵器库内可是存放着大批的军械,足以武装出十万人以上。
这些兵马虽然战斗力有限,但是坐守城池,拖延帝国大军进军步伐还是可以的,而集中了全部主力三万人的唐军也终于图穷匕见。
六月二十六曰,黎明,唐军以小规模的骑兵为前锋,步卒为主力,另有五万新军为后部,发起了自襄樊反叛之后,最大规模的攻势。
防守橙阳郡西北第一线的帝国是楚州三大军团之一的磐石军团第三师团,常驻在九川府,虽说这个军团叫做磐石,但是其表现却比鸡蛋好不上多少,毕竟帝国南疆比起北疆要太平的多,而三大军团的存在除了防范南蛮,更多却是监视南疆一线的贵族。
太平年景是对军队最大的腐化,磐石军团也是如此,尽管挂着楚州三大军团之一的名号,但是自上而下,已少有能战的将领,更多的是靠背景,靠金钱,靠吹嘘拍马而上位的将领。
二十万大军压境,帝国将领几乎已经提前开始庆功胜利,认为面前的敌人已是强弩之末,只能他们一拥而上,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