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自己,却也未到时机。就算滁州大乱起来,他们也无法得到最大利益。
这般盘算下来,最有嫌疑的莫过于元廷和盘踞湖广的徐寿辉。尤其是徐寿辉,此人因自己继任教主之事反应那样剧烈,有这样的计划安排,顺理成章。而且,刺客动手时曾高喊“杀掉伪明王”,益发加重了徐寿辉的嫌疑。
不过,这也不排除元廷栽赃嫁祸的可能,想要挑起滁州方与徐寿辉争斗起来。
苦思半晌,赵禹也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笃定的答案,便暂且将此事放到一边,心思转到大辇外沸腾的明教众那里。
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普通教众对于明教教义的热忱。赵禹车辇所过之处,尖叫膜拜,喜极而泣,不一而足。这些人喜怒完全不由自己,对明王的信仰赤诚却达到了顶点。这样的狂热信仰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而在他们那里却是理所当然。赵禹身处辇中,一时间却分辨不清这现象到底是好是坏。
合城灯火通明,犹如白昼,民众们聚集在大道两侧,看到明王法驾威风凛凛从面前驶过,心中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欢欣,已经控制不住发出竭斯底里的欢呼声。然而在这繁荣欢欣的场面之下,却总有一股丧失理智、不顾一切的落寞癫狂。
当赵禹车驾行到城门前时,沸腾声达到了顶点。人群中站立着的朱升等一干文士参谋面色却不甚好看,纷纷叹息道:“以此秘传之教法收拢人心,虽能得一时之功,但却失了堂皇意味,且会有玩火自焚之虞。该当及早劝谏总管,遏制此风!”
这些参谋虽然各自有一些私心,但所虑者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明教这种秘传教义,对于人心的把握和聚拢甚有奇效,汉末时黄巾之祸,大贤良师张角传播教义,甚至连达官贵人都引为座上宾客,及至其聚众为祸,天下方知其真面目!前宋之时,明教更多次横行谋逆,殷鉴未远,不可不防。现今滁州虽得明教之利,但若不能妥善处理,祸根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