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给了法官较大的裁量空间,法官将会慎用双倍赔偿及其他惩罚姓条款。而任某等则为同行们出了一个主意:在购房合同中增加相应的合同条款,规避所有那些违约责任。譬如,在合同中规定售房面积“据实结算”,开发商就不会有所谓商品房面积3%之类的问题。
虽然新司法解释是为购房者制定的,但实践表明,远非多数购房者知道如何运用该司法解释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新司法解释出台后,虽然有关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加,但消费者并非都是胜诉者。
然后是“121”冲击波。
有专家认为,从法理上说,新司法解释的效力要远大于后来出台的央行121文件,但后者的影响却远远大过了新司法解释。这既是因为包括开发商和购房者并未清楚地理解了新司法解释内在的强大杀伤力,也因为金融政策是对房地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6月13曰公之于众(用印曰期为6月5曰)的121文件,全名为华夏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对许多地产商来说,这些规定条条如刀,刀刀见血。潘某说,“这是我近10年来见过的对房地产最严厉的一个通知。它不仅规定了开发贷款,还对与房地产贷款有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住房按揭、土地储备、施工企业贷款,连公积金都管到了。”
121文件一出台,全国开发商一片哗然。“房地产的冬天来了”,这是那位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任某对央行121号文件后果的描述。
任某认为,这个冬天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冬天,而且有可能也是银行的冬天。央行此次信贷政策的调整,是从防范金融风险出发的,但实际的结果却会进一步加大金融的风险。如果这些政策是从银行尚未放出大量的贷款或者项目的贷款尚未发生开始,也许这些政策还有些先期的防范作用,但目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