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宦海龙腾 > 第021章 论权

第021章 论权(5 / 8)

至于市委秘书长戴新军,萧宸就不抱期望了,他原本是市政斧秘书长,现在能做市委秘书长,显然是杨浩元的亲信,直接带过去的。对于他,萧宸就一点想法都没有,而且甚至不会去故意接近他,因为接近他的唯一作用,恐怕就是让杨浩元立马知道章平昌和萧宸已经有了不平常的反应,纯属打草惊蛇。

这么仔细一分析,萧宸才赫然发现,十二个常委,真正的杨浩元书记的铁杆很少,好几名同志都是因为杨浩元有着书记的身份才仿佛“下意识”地站在他那一边的,其实本身不见得是对杨书记报持什么好感。当然,这一点就是最厉害的一点,在华夏,书记就是书记,一把手就是一把手!

书记究竟有多大的权力?这是一个难题。

古代有一句民谚:“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说明县令、知府这些“百里侯”权力之大,对草民具有极大的伤害能力,但和今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相比,知县和知府只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掌握的资源、运用权力的自由度远不如今曰的书记。

几年前曹艹的老家某县级市的书记举行阅兵式,将全县穿制服的公务人员集中在一起,供他检阅,此错误法无明文惩治,最后他因贪渎被判刑。前不久西南某省某县委书记离任,当地官民在仿古的城墙前打出横幅:“欢送英明领导李某某离开寿县。”很显然,前面那位市委书记想体验的不过只是一场“回避”、“肃静”开道的为官威风,后面某县的官吏也无非在恢复送“万民伞”的传统。但他们的作为却为什么那样扎眼、直给人“僭越”、“逾制”的感觉呢?萧宸除了对这类人的政治智慧表示怀疑外,还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天某些执掌一方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他们的名实发生混乱,因此他们的行为很难有一种刚姓的标准来界定,一切存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中。

比如,古代华夏尤其是明清,以礼法治国,什么样的官员有什么样的规格,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