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6个字,军令如山,用兵一时,我们就在这里打鬼子。7曰之内,就算是天塌下来,196旅也要顶住。有我196旅在,鬼子休想从原平踏过半步。7曰之内,如果有谁胆敢退出原平一步,我姜玉贞军法伺候。我姜玉贞的腿要是软了,全旅官兵人人可诛杀我,从现在起,全旅官兵依城修筑工事,鬼子要是来了,要让他看看,这儿是原平的196旅,不是大同的61军,明白吗?”
“明白。”几十号人喊声地动山摇。
姜玉贞,字连壁,菏泽县(今菏泽开发区)辛集村人,出身贫苦,自小养成了勤奋勇敢的习姓。1913年,为摆脱贫困处境应招入伍。参加了北伐,曾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和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1934年,晋升为晋绥军第66军第196旅旅长,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
姜玉贞在部队中军事训练刻苦认真,又勇于吃苦,赢得了长官的赏识,先后送他到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毕业后在晋绥军中服役。他在作战训练中才干高超、吃苦耐劳、爱护士兵,深得士兵的爱戴和长官的重用,被逐级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姜玉贞随晋绥军参加了几次大战,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战斗中因胸部中弹,割去一叶肺。由于他英勇善战,在晋绥军中获得了“猛将”的称号。
姜玉贞长得高大威猛,身体有1米8多,200多斤,走起路来地动山摇,说起话来虎虎势势,从扛枪起,已经整整25年了。往地上一坐,上身笔挺,起来一站,两腿笔直。
姜玉贞分配完任务最后下了一道命令:“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用什么办法,半夜12点一定要把热乎乎的肉包子送到构筑工事的弟兄们手里,到时我要是看见有弟兄们趴在战壕里啃冷窝头,别怪我姜玉贞翻脸不认人。”说着,一拳将面前的条案砸得来回乱颤。
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