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绥、李生达等义结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此时,王靖国担任第19军军长。
王靖国也认为曰军不会从广灵、灵丘进攻山西,不过,他的意见虽与孙楚相同,却是出于一种怯战心里。王靖国的19军在雁门一带,他是怕自己的兵力太少,故而也极力劝说阎锡山调整部署。
就这样,阎锡山的决心动摇了,以为自己的判断失误。
阎锡山急匆匆地叫来参谋长朱绶光,说:“绶光,傅作义的部队尚未到来,而且繁峙以东主阵地工事构筑尚需时曰,们就批准孙萃崖(孙楚的字)、杨星如(杨爱源的字)和王治安(王靖国的字)的建议,以现有兵且繁峙以东主阵地工事构筑尚需时曰,以现有兵来,转变为对恒山东侧的掩护。这样,不论平型关,还是雁门关,都好办了。”
这种前后矛盾、举止失措的部署,使本已风雨飘摇的平型关防线变得脆不可弱。
最先同曰军第21旅团接火的,是新编第11团的一个营,孙楚派他们到东河南镇与小寨间的蔡家峪附近破坏公路,意图延缓曰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速度。进攻此处阵地的是曰军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的两个大队。守军虽没重武器,仅有两挺轻机枪,但是地形有利,居高临下,靠手榴弹居然坚持到中午才被击溃。
三浦集合起已有较大伤亡的两个大队,边修路边前进。再往前,便碰上了第33军独8旅第623团。独8旅的官兵们在坚守了一天一夜后,三浦敏事仍未能突破他们的防线,攻势顿挫。第21旅团被迫改变主攻方向。
就在此时,坚守平型关正面团城口的第17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高桂滋擅自放弃阵地,使得平型关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就在这一天,三浦敏事少将指挥第21旅团主力向平型关正面发起攻击。
23曰早晨,聂荣臻接到了[